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修广州报道
(资料图)
作为建筑大国,中国天然有旺盛丰富的建筑场景。但近些年来,随着用工老龄化、成本上升,且建筑场景本身存在一定危险性、对效率仍有高要求等,这些日益凸显出对于建筑场景进行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国家已陆续从绿色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等方面提出政策举措和指导意见,在场景和技术共同驱动下,建筑机器人正走向快速发展的路途中。
近日举行的中国住博会期间,博智林机器人展示了14款建筑机器人及BIM数字化软件的联合运作,呈现出体系化联动能力。核心覆盖建筑施工四大周期:主体结构、内外墙装饰装修、地库及辅助施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尧学教授表示:“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通过BIM数字化、建筑机器人、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技术创新,在多个复杂的施工场景上成功实现多机协同施工,在国内智能建造领域属于首创,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头豹研究院指出,当前中国建筑机器人市场空间庞大,但市场渗透率极低。预计2021-2025年是初步应用期,建造机器人基本完成技术落地、市场化进程加速;2026-2030年将进入迅速发展期,届时我国建筑建造机器人龙头企业将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向智能建筑转型升级。预计2035年该行业规模将达到224亿元人民币。
建筑自动化提速
近几年间,国家陆续在政策举措方面推动向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装备引导,并提出支持建筑业科研、推动新技术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方向。
2022年1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出要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夯实标准化和数字化基础;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建造方式等。
在具体项目中落地也尤为重要。2022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选取北京、天津、重庆、佛山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不同省市也在具体推进,如深圳市政府印发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3年末全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末全市纳入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累计不少于100个。湖北、广东、辽宁、江苏、河北等多省均发布了推动智能建造的相关实施意见,并陆续推进细化规定。这些政策举措似乎显示出,智能建造正步入加速推广阶段。
政策方面的引导落地另一面,是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成长积累,落地到建筑行业也是如此。
此次住博会现场,博智林特别打造了AI智能体验空间,一比一复刻施工场景,用四款机器人动态作业的形式,还原机器人施工情景。
测量机器人现场实测实量,3D点云技术提升数据精准度,一分多钟完成房间数据收集,给后续打磨提供热力图指引;智能划线机器人全自动高效划线,划线精度±3mm以内,约为传统4-6人划线班组的3.5倍;地砖铺贴机器人现场铺砖,十几秒完成一块砖的铺贴,施工效率约为传统人工的6倍;地坪漆涂敷机器人最大辊涂范围可延展至3.8米宽,可帮助减轻工人作业强度。
这只是冰山一角。此次博智林从多个建筑施工环节中展示了相应机器人应用。如在主体结构阶段的机器人搭档:布料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双机联动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阶段可实现降本增效、提升质量等目标。
在装修阶段有腻子涂敷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矩阵;地坪施工的地坪研磨机器人、地坪漆涂敷机器人矩阵,已实现跑通装修24小时流水线施工,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可大幅降低高空作业风险和建筑粉尘导致职业病风险。
据悉,本次住博会的展示是博智林机器人家族到目前为止最大规模且呈体系化、系列化地集体亮相。目前公司在研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共享技术近50款,覆盖建筑机器人软硬件八大核心模块:伺服系统、传感器、控制器、轮系单元、AI路径规划、导航系统、机器视觉、机器人管理软件,其中导航、视觉、多机调度等技术填补了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截至目前,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建造工序,包括混凝土施工及修整、砌砖抹灰、室内装修装饰、外墙高空喷涂、地库装修等。
应用与标准并进
身处建筑的复杂场景中,实现机器人落地和技术升级只是第一步,真正在建造环境中的能力联动、并形成行业性的统一实施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向建造智能化的持续跨越。
不同于传统机器人往往是独立发展的成长路径,博智林属于头部房企碧桂园旗下科技建造企业,因此在落地进程中,也有更为丰富的场景支持,并得以在实地运转中更高效提升体系化能力。
随着技术能力成熟,近两年来博智林旗下机器人还在加速向外输送能力,落地到不同场景中。
2月,博智林室内喷涂机器人首次进入香港青衣青康路北的公屋地盘,15分钟内完成内墙及天花喷涂工序,覆盖率达90%。房屋署高级结构工程师姚勋雄表示,博智林机器人整体表现初步令人满意,可自行完成喷涂单位内墙及天花,质量稳定,颜色和光泽均匀。
5月,深圳市属国企人才安居集团坪山区沙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由碧桂园科技建筑集团和博智林提供智能建造技术解决方案,项目主体结构建筑与装修交付全过程计划使用17款建筑机器人。
这是深圳市首个建筑机器人综合利用项目,在其中底板浇筑环节,人机配合下,初凝平整度达±5mm,水平度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大部分工作面一次成型。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使用智能技术使得项目节省人工20%,效率提升10%。
当然,纵观建筑机器人的发展,由于时间尚短,现阶段我国智能建造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领域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与之相匹配的产品、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标准体系还比较欠缺。
具备研发和应用实施经验的从业者积极参与筹谋尤为关键。2020年11月,博智林受邀联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发起成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CECS),这也是我国首个专注于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造的标准化权威机构。
截至目前,博智林主编建筑机器人国家认证制度及配套实施的认证依据标准《建筑机器人CR认证实施规则》《建筑机器人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器人电磁兼容通用标准抗扰度要求和限值》《建筑机器人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发射要求和限值》均已发布;此外还参编2个国家级标准,推进多个省、部级科技专项。
近些年来,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能力正快速迭代发展,随着持续落地到场景应用并完善执行标准,也将更好践行向数智化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